消費者權益保護 | 以案說險-遠離校園貸 幸福你我他
案例簡介
小某是某大學的學生,平日喜歡各種手辦,最近朋友告知有一款限量手辦出售,需要2萬元,小某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于是他下載了某校園貸APP,參照APP上面的指引申請貸款。隨后有自稱為校園貸平臺的“工作人員”聯系小某,以了解還款能力為由,索要了小某的個人信息,以及家里人信息,并告知申請已通過,需要繳費第一期利息1500元,繳費成功后貸款才會到賬,小某著急貸款便轉帳1500元,半年后小某在還款時發現要將近還款3萬余元,找其理論,工作人員告知可以找朋友辦理貸款,給其減免利息,小某身邊正好有著急用錢的同學,便介紹其辦理貸款,但之后工作人員再次聯系其還款,不還款將聯系家里人,或者在幫忙找同學辦理貸款,這時小某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這都是騙子的套路,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案例分析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支付、理財等網絡金融模式已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與此同時,卻有不法分子借機針對金融防騙意識相對薄弱的在校學生開展非法借貸業務,讓正處于大好青春年華的學生深陷負債泥潭,無法脫身。
現如今,有關部門發現存在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進行誘導性營銷,發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權益,引發惡劣的社會影響。
對此,2021年初,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將大學生設定為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
校園貸常見套路:
一.打假借條。對借錢應急的學生,以自己需要還款保障為由,忽悠學生開出遠超過借款金額的借條。
二.簽假合同。通過零元購手機、兼職等借口,拿走學生身份證、簽訂莫須有的貸款或分期協議。
三.連環貸。圍困還不起貸款的學生,逼迫其同學、朋友幫還貸款;若沒有能力幫忙,就逼迫同學貸款,形成連環貸。
四.線下代理發展下線。以創業組織為名,讓學生分發校園貸傳單、成為校園貸代理、發展下線,尋找目標并抽取分成。
五.美容貸。免費掃碼美容咨詢、整形沒錢可以貸款、10分鐘放款,直接匯至整形醫院。
消費者權益保護 | 以案說險-遠離校園貸 幸福你我他
案例簡介
小某是某大學的學生,平日喜歡各種手辦,最近朋友告知有一款限量手辦出售,需要2萬元,小某一時拿不出這么多錢,于是他下載了某校園貸APP,參照APP上面的指引申請貸款。隨后有自稱為校園貸平臺的“工作人員”聯系小某,以了解還款能力為由,索要了小某的個人信息,以及家里人信息,并告知申請已通過,需要繳費第一期利息1500元,繳費成功后貸款才會到賬,小某著急貸款便轉帳1500元,半年后小某在還款時發現要將近還款3萬余元,找其理論,工作人員告知可以找朋友辦理貸款,給其減免利息,小某身邊正好有著急用錢的同學,便介紹其辦理貸款,但之后工作人員再次聯系其還款,不還款將聯系家里人,或者在幫忙找同學辦理貸款,這時小某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這都是騙子的套路,便在家人的陪同下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案例分析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網絡購物、支付、理財等網絡金融模式已經大大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與此同時,卻有不法分子借機針對金融防騙意識相對薄弱的在校學生開展非法借貸業務,讓正處于大好青春年華的學生深陷負債泥潭,無法脫身。
現如今,有關部門發現存在部分小額貸款公司,以大學校園為目標,通過和科技公司合作等方式進行誘導性營銷,發放針對在校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貸款,引誘大學生過度超前消費,導致部分大學生陷入高額貸款陷阱,侵犯其合法權益,引發惡劣的社會影響。
對此,2021年初,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將大學生設定為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
校園貸常見套路:
一.打假借條。對借錢應急的學生,以自己需要還款保障為由,忽悠學生開出遠超過借款金額的借條。
二.簽假合同。通過零元購手機、兼職等借口,拿走學生身份證、簽訂莫須有的貸款或分期協議。
三.連環貸。圍困還不起貸款的學生,逼迫其同學、朋友幫還貸款;若沒有能力幫忙,就逼迫同學貸款,形成連環貸。
四.線下代理發展下線。以創業組織為名,讓學生分發校園貸傳單、成為校園貸代理、發展下線,尋找目標并抽取分成。
五.美容貸。免費掃碼美容咨詢、整形沒錢可以貸款、10分鐘放款,直接匯至整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