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專欄
2022年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五類高發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分別是刷單返利、虛假投資理財、虛假網絡貸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檢法。提高防范意識,謹防網絡電信詐騙,發案最高的詐騙套路常見話術,遇到了一定是詐騙!
易受騙群體:經常網上購物或在電商平臺開店的群體
【作案手法】
?第一步:獲取信息
冒充電商平臺或物流快遞企業客服,謊稱受害人網購的商品出現質量問題或售賣的商品因違規被下架,以“理賠退款”或“重新激活店鋪”為由需要繳費,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和手機驗證碼等信息。
?第二步:誘導支付
聲稱誤將受害人升級為VIP會員、授權為代理、辦理商品分期業務等,以不取消上述業務將產生額外扣費;或不訂購“保證金”“假一賠三”等服務將無法理賠退款、重新激活店鋪,誘導受害人支付費用。
?第三步:繼續詐騙
以受害人在電商平臺的會員積分、信用積分不足為由,讓受害人申請貸款從而提高積分,并誘騙受害人將貸款匯入其指定賬戶。
【溫馨提示】
接到自稱是電商、物流客服電話時,
務必到官方平臺核實!
易受騙群體:防范意識較差、不了解公檢法辦案流程的群體。
?第一步:引誘目標
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受害人的個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微信、QQ等與受害人取得聯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
?第二步:威脅恐嚇
以受害人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藏毒、護照有問題等違法犯罪為由進行威逼、恐嚇,要求配合調查并嚴格保密,同時向受害人展示虛假通緝令、財產凍結書等法律文書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步:實施詐騙
以幫助受害人洗脫罪名為由,誘導受害人到賓館等獨立封閉空間,阻斷與外界聯系,進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或接受監管將名下所有資金轉至“安全賬戶”,或下載指定APP、引誘受害人從正規貸款平臺借款轉出,達到詐騙金額最大化的目的。
如果自稱公檢法人員主動聯系,
應及時與當地相關部門進行核實
易受騙群體:有貸款需求
【作案手法】
?第一步:假冒身份
冒充銀行、保監會工作人員或網絡貸款平臺工作人員,與受害人建立聯系。
?第二步:騙取信任
謊稱受害人之前開通過校園貸、助學貸等賬號未及時注銷,需要注銷相關賬號,或謊稱受害人信用卡、花唄、借唄等信用支付類工具存在不良記錄,需要消除相關記錄,否則會嚴重影響個人征信。
?第三步:實施詐騙
以消除不良征信記錄、驗證流水等為由,誘導受害人在正規網絡貸款平臺或互聯網金融APP進行貸款,并轉到其指定的賬戶,從而詐騙錢財。
如果對個人征信存在疑問,
應當通過官方渠道進行咨詢,
不要輕信陌生來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