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無論是否年屆六旬,養老金的多少都會牽動我們的神經。對于企業職工來說,我國實行企業、個人和國家三者分擔的繳費模式;但對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仍然延續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需繳費、由財政撥付退休金的舊模式。一直以來,社會上打破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日益強烈。
今年,深圳事業單位新聘員工,將告別傳統“財政養老”模式,享受“社會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制度。此舉能否為全國120多萬個事業單位的養老改革開啟破冰之旅?今年8月25號這個平常的日子對于在深圳想進入事業單位的人,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天之后被深圳事業單位聘用的人員,其養老金不再是單純財政負擔了,改由“社會養老保險金和職業年金”構成。這個消息,并沒有給準備報考某事業單位的小張,掀起太多波瀾。小張:其實沒有什么地方白養著你。
如果這樣的話,我有了一定經驗,想嘗試更多挑戰的時候,也可以隨時去企業呀。以后養老和企業一樣都歸社會了,那么相互跳槽時也就不受身份限制了,沒什么牽拌。之所以沒有波瀾,是因為現在深圳的社會養老保險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是一樣的。深圳市人社局工資處處長吳登記介紹,“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為平穩過渡養老金改革保駕護航。吳登記:實際是借鑒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做法。企業員工養老保險一塊是基本養老保險,一塊根據實際情況是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參照企業,搞了一個“職業年金”,實際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年金到底能給多少錢呢?根據《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試行辦法》中規定,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參加職業年金的月繳費基數是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總額。吳登記:年金繳費的基數是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繳費比例為8%;如果月繳費基數達到或超過平均工資3倍的,繳費比例高一個點,是9%。
這就意味著,在深圳,如果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月平均收入是5000元的話,根據測算,他所獲得職業年金至少每月為400元。一年的職業年金數額大概與他一個月的工資數額相差不大。職業年金的繳費列入事業單位的年度預算,由單位來全額繳交,并按月劃撥到參加人員職業年金賬戶中。事實上,我國2008年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地進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是推進過程舉步維艱。深圳,在30年前走在了經濟改革的潮頭,這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同樣率先試水。這樣的模式能否打破養老金雙軌制的不公,又為未來養老保險改革帶來哪些借鑒呢?同樣是年金,企業年金是自愿繳交,而機關事業單位年金則由財政或單位全額負擔,有公眾表達了疑慮,這是否是新的不公平表現?對此,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深圳的改革,無疑是養老金從雙軌到單軌邁出的重要一步。張車偉:實際上代表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一個方向。如果想讓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向企業職工并軌,必須有個機制保證他們待遇不降低,那只有發職業年金的辦法。過去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難以大幅推進,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大副下降。對此,深圳人社局工資處處長吳登記表示,公職人員作為承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人員,本身不會像企業來產生收益,因此公共財政來保障其合理的利益。
吳登記:現在一改,基本養老保險部分按照企業模式來保基本,也參照企業模式來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要保證公職人員的基本待遇,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安排,職業年金就是一種模式。我們做過測算,這種模式待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年金將來要投資運營還會有所收益,基本待遇不會下降。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公務員、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停滯不前的背景下,深圳決定先行先試應該得到鼓勵。
吳登記表示,未來,深圳將在年金管理等諸多方面研究配套措施。吳登記:對年金也做了一些獎懲方面的嘗試,干的好的給一些獎勵;如果犯了錯的,受到開除處分或被刑事處罰的,年金還要收回。年金會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來委托符合條件的專業機構來管理,具體的管理辦法還在研究中。
國務院正式廢除養老雙軌制
今天,國務院正式發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決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8%,單位繳納比例為單位工資總額20%。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相關規定,為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國務院決定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中國3000萬財政供養人員自己養老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中國現有的公務員也就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目前約1200萬。還有一部分在黨政機關工作但是仍屬事業編制人員,大體相當于“干部”。財政供養人員總數統計不太一致,保守估計有3000萬。
以前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是明顯的國家保障制,實行現收現付,所需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提供,個人和單位無需要任何繳費,這樣每年國家財政要支付大量資金。這不僅不利于減輕財政負擔,而且也不利于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損害制度的效率,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養老雙軌制改革之后,這三千萬人需要依靠自己的錢養老,同時相關企業事業單位也負擔一部分。公務員商業養老保險可控程度最高
在未來的養老金構成中,大部分是這樣一個結構:基本養老(社保部分)+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保險+自有積蓄(各種投資與理財儲蓄)。其中,基本養老為最低生活要求提供保障,而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有尊嚴、有體面生活的養老需求也成了普遍需求。但目前情況是,退休人員的工資替代率很低,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還未普及開來,養老商業保險有強烈需求,但又未形成有效購買。其中商業養老險也分為企業團體購買與個人購買。 商業養老險越早買越劃算金額宜適度
據了解,由于商業養老保險是以獲得養老金為主要目的的長期人身險,其基本設計是投保人在繳納了一定的保險費以后,在未來約定的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從復利計算和理財角度上看,商業養老保險越早買越劃算。另一方面,年輕人身體健康,職業有上升機會,負擔也輕,容易承保。而到了中年以后,不僅身體狀況會提高承保費用,收益也不劃算。
不過,從保障的大范圍來看,在做保險計劃時,商業養老保險還是應該排在基本保障之后,并且要有一定的資金量作為基礎。在這兩個前提下,盡早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理。而在費用支出上則不宜過高,商業養老保險是作為基本養老和企業年金之后的補充,建議投保人可以先預估未來生活所需要的費用再進行購買,否則也會影響現有的生活質量。
延伸閱讀
著名理財規劃師劉彥斌說:“如果沒有保險,再多的理財規劃,也是財務裸體!”
人壽保險,人人必備。我們知道,不管從事哪一行,保險都是防火墻。上至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沒有人不需要保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三大金融產品銀行、保險、證券,只有保險“求”人買。廣大的保險代理人在從業的道路上傳遞愛心和保障,然而也經常不受人待見。
成功是有方法的。保險代理人該如何宣傳自己,如何創意行銷呢?籍籍無名的澳大利亞的小伙子,通過自己的辦法,順利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薦保險,值得我們學習。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無論是否年屆六旬,養老金的多少都會牽動我們的神經。
對于企業職工來說,我國實行企業、個人和國家三者分擔的繳費模式;但對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仍然延續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需繳費、由財政撥付退休金的舊模式。一直以來,社會上打破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日益強烈。
今年,深圳事業單位新聘員工,將告別傳統“財政養老”模式,享受“社會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制度。此舉能否為全國120多萬個事業單位的養老改革開啟破冰之旅?
據《人民日報》報道 近年來,社會上對養老雙軌制議論頗多。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制度的最終統一,也就是并軌,這個大方向是明確的。
正研究頂層設計方案
胡曉義表示,并軌的大方向是明確的。實際的推進,要考慮兩方面情況:一方面,機關事業單位現行退休養老制度已實行60多年,從以往的經驗看,對這類老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必須是循序漸進的,才能實現制度的平穩過渡,減少社會震蕩。另一方面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本身也需要繼續改革完善。所以,所謂并軌并不是簡單地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制度并入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而是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進,最終取消雙軌制。
目前,人社部正在抓緊研究養老保險頂層設計方案,將在適當的時候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方案成熟后,所涉及的各項改革舉措將逐步實施。
多措施解決差距問題
胡曉義說,目前,國家已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推動養老雙軌制所導致的不合理差距問題的解決:
一是從2005年開始,連續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對反映差別較大的企業退休高級職稱科技人員,在這幾年調整待遇的過程中一直給予傾斜。同時,對退休早、養老金偏低的高齡退休人員的照顧,已形成機制。
二是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2008年國務院確定山西、浙江等5個省市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事業單位分類人事制度、工資制度、財政體制改革與之緊密相連,需要同步推進。
三是加快推進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發展,進一步提高職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占全世界老齡人口的24%。中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圖為近日在北京安化樓一住宅小區,四位老人邊曬太陽邊聊天。
由于制度設計等歷史原因,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形成了雙軌制的現狀,多數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與公務員、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存在著較大差距。
雙軌制造成的收入之差究竟有多大?這種差距會對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改變養老雙軌制又有多難?
雙軌制下,不同群體間的退休金相差較大
每月從銀行領到1000多元養老金時,65歲的退休職工劉學坤總是百感交集養老金是多年工作的回報,是國家對自己貢獻的認可,這讓他很欣慰;可養老金數量畢竟不多,單靠養老金,日常生活都很難支撐,更不必說大病大災了。
劉學坤住在山東某縣城邊緣一個普通的院落內,和周圍的農家沒什么不同。妻子患糖尿病多年,眼睛已近失明,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37歲的兒子跟別人跑運輸,一個月難得回幾次家,收入不高。13歲的孫女剛上初中,劉學坤不僅要照顧生病的妻子,還得接送孩子,承擔孫女大部分的學習費用。
上世紀70年代初,劉學坤以亦工亦農的身份,成為該縣國營飯店的一名學徒,1982年才轉為正式工。1987年,借著農轉非政策,妻子、兒子也吃上了國庫糧,他從縣國營飯店調進了毛巾廠。可是,公家飯吃了沒多久,國企改制大潮鋪開,劉學坤下崗了,提前辦了內退手續。
此后,劉學坤自己開了個小飯館,一邊做著小生意,一邊自己交養老金。2006年,他正式退休,領上了養老金,如今,養老金雖幾次上漲,每月也只有1100多元。
劉學坤說,養老金雖然不多,自己也能接受。可同時出來做工的,有的后來轉入民政部門,工作時不僅不用自己交養老金,退休后每月能拿3000多元,都是為國家做貢獻,差距這么大,我實在想不通。
由于制度設計等歷史原因,我國的城鎮養老保險體系形成了特殊的雙軌制,不同工作性質的退休人員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從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的實行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制度;而企業職工則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
現階段,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按企業單位、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不同,分別實施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這就形成了所謂的養老雙軌制。
1.企業養老保險制度
企業養老保險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本養老保險,它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為保障廣大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
按現行規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用人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單位繳費基數的20%,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為個人繳費基數的8%,其繳費基數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
第二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它是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為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年金等。
2.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
現行機關以及多數事業單位養老費基本上由政府財政或單位統包,實行待遇確定型養老金計發辦法。職工退休時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個月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與在職人員工資調整同步進行。
9月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無論是否年屆六旬,養老金的多少都會牽動我們的神經。對于企業職工來說,我國實行企業、個人和國家三者分擔的繳費模式;但對于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仍然延續上世紀50年代確立的退休制度,個人無需繳費、由財政撥付退休金的舊模式。一直以來,社會上打破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日益強烈。
今年,深圳事業單位新聘員工,將告別傳統“財政養老”模式,享受“社會養老保險+職業年金”的養老保障制度。此舉能否為全國120多萬個事業單位的養老改革開啟破冰之旅?今年8月25號這個平常的日子對于在深圳想進入事業單位的人,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這一天之后被深圳事業單位聘用的人員,其養老金不再是單純財政負擔了,改由“社會養老保險金和職業年金”構成。這個消息,并沒有給準備報考某事業單位的小張,掀起太多波瀾。小張:其實沒有什么地方白養著你。
如果這樣的話,我有了一定經驗,想嘗試更多挑戰的時候,也可以隨時去企業呀。以后養老和企業一樣都歸社會了,那么相互跳槽時也就不受身份限制了,沒什么牽拌。之所以沒有波瀾,是因為現在深圳的社會養老保險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是一樣的。深圳市人社局工資處處長吳登記介紹,“職業年金”作為補充養老保險,為平穩過渡養老金改革保駕護航。吳登記:實際是借鑒企業養老保險制度的一個做法。企業員工養老保險一塊是基本養老保險,一塊根據實際情況是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參照企業,搞了一個“職業年金”,實際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年金到底能給多少錢呢?根據《深圳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障試行辦法》中規定,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參加職業年金的月繳費基數是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資總額。吳登記:年金繳費的基數是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以內的,繳費比例為8%;如果月繳費基數達到或超過平均工資3倍的,繳費比例高一個點,是9%。
這就意味著,在深圳,如果一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月平均收入是5000元的話,根據測算,他所獲得職業年金至少每月為400元。一年的職業年金數額大概與他一個月的工資數額相差不大。職業年金的繳費列入事業單位的年度預算,由單位來全額繳交,并按月劃撥到參加人員職業年金賬戶中。事實上,我國2008年確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等地進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但是推進過程舉步維艱。深圳,在30年前走在了經濟改革的潮頭,這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同樣率先試水。這樣的模式能否打破養老金雙軌制的不公,又為未來養老保險改革帶來哪些借鑒呢?同樣是年金,企業年金是自愿繳交,而機關事業單位年金則由財政或單位全額負擔,有公眾表達了疑慮,這是否是新的不公平表現?對此,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認為,深圳的改革,無疑是養老金從雙軌到單軌邁出的重要一步。張車偉:實際上代表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的一個方向。如果想讓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向企業職工并軌,必須有個機制保證他們待遇不降低,那只有發職業年金的辦法。過去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試點難以大幅推進,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擔心待遇會大副下降。對此,深圳人社局工資處處長吳登記表示,公職人員作為承擔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人員,本身不會像企業來產生收益,因此公共財政來保障其合理的利益。
吳登記:現在一改,基本養老保險部分按照企業模式來保基本,也參照企業模式來建立補充養老保險,要保證公職人員的基本待遇,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安排,職業年金就是一種模式。我們做過測算,這種模式待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年金將來要投資運營還會有所收益,基本待遇不會下降。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公務員、事業單位養老改革停滯不前的背景下,深圳決定先行先試應該得到鼓勵。
吳登記表示,未來,深圳將在年金管理等諸多方面研究配套措施。吳登記:對年金也做了一些獎懲方面的嘗試,干的好的給一些獎勵;如果犯了錯的,受到開除處分或被刑事處罰的,年金還要收回。年金會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來委托符合條件的專業機構來管理,具體的管理辦法還在研究中。
國務院正式廢除養老雙軌制
今天,國務院正式發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決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8%,單位繳納比例為單位工資總額20%。
按照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相關規定,為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國務院決定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中國3000萬財政供養人員自己養老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顯示,中國現有的公務員也就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目前約1200萬。還有一部分在黨政機關工作但是仍屬事業編制人員,大體相當于“干部”。財政供養人員總數統計不太一致,保守估計有3000萬。
以前的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是明顯的國家保障制,實行現收現付,所需資金全部由國家財政提供,個人和單位無需要任何繳費,這樣每年國家財政要支付大量資金。這不僅不利于減輕財政負擔,而且也不利于增強個人的責任意識,損害制度的效率,不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養老雙軌制改革之后,這三千萬人需要依靠自己的錢養老,同時相關企業事業單位也負擔一部分。公務員商業養老保險可控程度最高
在未來的養老金構成中,大部分是這樣一個結構:基本養老(社保部分)+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商業保險+自有積蓄(各種投資與理財儲蓄)。其中,基本養老為最低生活要求提供保障,而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重要補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有尊嚴、有體面生活的養老需求也成了普遍需求。但目前情況是,退休人員的工資替代率很低,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還未普及開來,養老商業保險有強烈需求,但又未形成有效購買。其中商業養老險也分為企業團體購買與個人購買。 商業養老險越早買越劃算金額宜適度
據了解,由于商業養老保險是以獲得養老金為主要目的的長期人身險,其基本設計是投保人在繳納了一定的保險費以后,在未來約定的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從復利計算和理財角度上看,商業養老保險越早買越劃算。另一方面,年輕人身體健康,職業有上升機會,負擔也輕,容易承保。而到了中年以后,不僅身體狀況會提高承保費用,收益也不劃算。
不過,從保障的大范圍來看,在做保險計劃時,商業養老保險還是應該排在基本保障之后,并且要有一定的資金量作為基礎。在這兩個前提下,盡早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比較合理。而在費用支出上則不宜過高,商業養老保險是作為基本養老和企業年金之后的補充,建議投保人可以先預估未來生活所需要的費用再進行購買,否則也會影響現有的生活質量。
延伸閱讀
著名理財規劃師劉彥斌說:“如果沒有保險,再多的理財規劃,也是財務裸體!”
人壽保險,人人必備。我們知道,不管從事哪一行,保險都是防火墻。上至國家元首、下至販夫走卒,沒有人不需要保險。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三大金融產品銀行、保險、證券,只有保險“求”人買。廣大的保險代理人在從業的道路上傳遞愛心和保障,然而也經常不受人待見。
成功是有方法的。保險代理人該如何宣傳自己,如何創意行銷呢?籍籍無名的澳大利亞的小伙子,通過自己的辦法,順利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薦保險,值得我們學習。